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父母常見的迷思和誤解-下篇

▍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因為我沒有給他 / 她足夠的管教嗎?

造成ADHD的成因並非用單一的因素,像是教養不當、家庭環境可以解釋的。許多父母親會自責是否是因為溺愛或管教不當,造成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表現。由目前大量的研究顯示,ADHD是由於先天的神經因素造成,後天的環境僅可能惡化或是改善這些表現。因此家長可以為ADHD孩子建立支持性環境促進孩子在學習、互動上的表現以及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這些孩子的注意力不足/過動行為並非故意的,而是大腦在執行能力發展尚未成熟,平均落後一般發展兒童30%。孩子的額葉(註1)無法好好運用,了解自己應該注意什麼、採取什麼行動、或是運用過去的經驗來引導自己的行為,並為未來的事項做決定、好好幫助自己控制情緒、糾正自己的行為,根據回饋選擇新的策略。

孩子無法單靠自己的能力,發展出這些執行能力(註2)或是規範自己的行為,所以父母及老師該怎麼做呢? 可以把我們的額葉借給孩子使用,這包含兩個要點:

(a) 建構適合孩子學習的環境
(b) 直接監督孩子的行為


協助孩子進行規劃組織、協助他們調節、控制行為、情緒及想法,幫助孩子累積成功的經驗輸入與儲存成 - 非意識的情緒記憶(unconscious emotional memory),讓孩子的執行能力逐漸的鞏固和內化。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先天的嗎?

根據目前研究顯示,ADHD是緣於大腦神經發展遲緩導致,包括前額葉系統及邊緣系統異常、神經傳導物質異常、遺傳及環境(例如:孕期飲酒或是接觸到有毒害化學物質、腦傷等)、早產及出生低體重。

其中,在許多家族及雙胞胎的研究中顯示,ADHD的遺傳性可以達到70-80%,若有其他兄弟姊妹中有人罹患ADHD,則本身罹患的機率可能會是一般人的3-4倍。(Grimm, Kranz, Reif, 2020)

即便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有高機率的遺傳性,然而,每個人所表現出的程度、行為出現的頻率和是否干擾日常功能及學習的情況也有所不同。


▍醫生說我的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我可以怎麼幫助我的孩子呢?

依據目前主流針對ADHD的治療方式,可分為三個面向:

(a) 行為療法
ADHD孩子在執行功能能力平均落後的30%,行為療法可針對孩子在核心症狀 (不專注、衝動、過動等症狀) 及其他先備能力 (基礎認知、書寫、視知覺、敘事表達、人際互動等) 進行加強、給予執行能力訓練的學習策略。

(b) 父母及教師的教養策略調整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執行功能訓練者,父母若是越能了解自己的執行能力的強弱項,了解自己的行事風格,也越能夠理解孩子,發現孩子在執行功能的強項、更快找出符合孩子需要的協助之道,找出親子合作的方法! 此外父母也需作為與醫療人員、老師溝通橋樑,定期的觀察與回饋孩子在不同情境的行為表現及觀察。

(c) 藥物的協助
若孩子的核心症狀表現較明顯,且行為療法成效不足,可與醫師討論配合藥物的使用,促進腦區的活化及神經網路(neuron networks)之間的連結,擴大孩子的大腦學習通道(註3),幫助孩子預備學習的基礎,在藥物作用的時間內訓練孩子正確的學習策略、累積孩子正向成功的學習經驗。

醫、親、師三者為不可或缺的黃金三角。
 

▍我的孩子很聰明,智商高,他可能也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嗎?

根據Peg Dawson學者的相關著作顯示,許多高功能自閉症 (High-Functioning Autism) 、亞斯柏格症(Asperger‘s Syndrome) 以及高智商 (hgh IQ) 的孩子都有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儘管他們在智能上可能有優勢,他們仍會受到工作記憶、訊息處理速度或是動機等執行功能的不足,影響他們發揮他們的優勢能力。其中,當這群孩子屬於較單純的不專注類型 (inattention type) ,其衝動/過動特質較不明顯,這樣的孩子更容易會讓老師及父母誤解他們的表現。其實他們並非不願意做,而是執行能力上的不足造成的不能。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常見的共病有哪些?

從大型的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的共病研究顯示,在6-16歲患有ADHD的孩子中,有76%的比例符合學習障礙的診斷,其中65%為書寫表達障礙、32%有閱讀障礙、30%的孩子有數學障礙;儘管學習障礙與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屬於不同類型的表現困難,但兩者在執行功能上的困難有密切的關聯。

此外,ADHD的孩童中,有將近25%的孩子有自閉症光譜 (ASD) 的特質,其中包含亞斯伯格等高功能自閉症。反之,在診斷ASD孩子中,有超過50%的孩子有ADHD的表現。兩者在大腦的發展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包含大腦執行功能落後(反應抑制能力、組織計畫、時間管理、彈性變通及注意力等)及社交互動能力的缺陷。(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CHADD)


[備註]
  1. 大腦額葉功能:額葉包含四種主要的功能
    • 負責認知與執行:指揮行為,幫助我們決定應該注意什麼,或是採取哪些行動;協助我們觀察、評估、微調、糾正我們的行為,或是根據回饋選擇新的策略。
    • 動作控制:負責指揮肢體的動作,例如:走路、跑、跳、拿取物品等。
    • 問題解決、彈性思考:協助我們運用過去的經驗來引導行為,解決問題。
    • 控制情緒與行為:協助我們抑制社會不認同的行為,在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慾望時能夠考量外在的約束和限制,並且形成與情緒相關的記憶。
  2. 執行功能:是指「執行任務的能力」,在每天參與有目的的活動,包含進食、穿脫衣物、學習知識、與同儕互動遊戲、解決問題等,幫助我們能事先計畫、達成目標,即使受到環境或是他人的干擾,能展現出自我的控制,且可遵從多步驟的規範。
  3. ADHD藥物對於神經通道(neuron pathway)的活化:藥物可以增加化學物質(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在腦區的活性,以及活化不同神經網絡傳遞的連結。

[參考資料]
  1. Brown, Thomas E. (2017). Outside the Box: Rethinking ADD/ADHD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 Practical Guid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 Dawson, P., & Guare, R. (2009). Smart but Scattered: The Revolutionary “Executive Skills” Approach to Helping Kids Reach Their Potential. The Guilford Press.
  3. Dawson, P., & Guare, R. (n.d.). ADHD and Autism Spectrum. Retrieved July 10, 2023, from https://chadd.org/about-adhd/adhd-and-autism-spectrum-disorder/
  4. Fantozzi P, Sesso G, Muratori P, Milone A, Masi G. Biological Bases of Empathy and Social Cognition in Patien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Focus on Treatment with Psychostimulants. Brain Sci. 2021 Oct 24;11(11):1399. doi: 10.3390/brainsci11111399. PMID: 34827398; PMCID: PMC8615705.
  5. Rohde, L. A., Buitelaar, J. K., Gerlach, M., & Faraone, S. V. (Eds.). (2019, July).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DHD Guide Was Designed and Written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for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Retrieved July 2023, from https://www.adhd-federation.org/publications/adhd-guide.html


參考影片: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