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父母常見的迷思和誤解-上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不是真正的疾病,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它的症狀?

要了解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英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ADHD),不像是診斷COVID-19,能被判讀為陽性或陰性,我們需要考慮以下情況:

(a) 孩子行為持續時間的長短
(b) 同齡的孩童相比的表現是否較落後
(c) 是否影響到不同面向的表現,像是日常生活、學科學習及人際互動等


所以,它更像是血壓、血糖數值,難免因活動模式而血壓會短期有較高的狀態,但並不會被診斷為高血壓,當有人被判定為高血壓或是糖尿病時,代表血壓、血糖的數值,長期高於一定的水平數值,且造成其他的功能上的損害。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孩子的問題只是無法專心在課業上?

根據研究,ADHD及一般正常發展兒童的大腦造影顯示ADHD孩童的大腦在海馬體、杏仁核、大腦總體積等都比正常孩童發展的大腦還要小,而海馬體掌管我們的記憶,杏仁核則與情緒控制、情緒辨識有關。這群ADHD孩子在大腦平均發展速度比一般正常發展兒童慢2-3年左右。ADHD 專家Russell Barkley 博士也提出「30%原則」這群孩子的執行功能(註一)年紀,大約落後正常發展孩子的30%

執行功能年紀 (Executive Function Age, EA) = 生理年齡 x 70%

孩子因專注表現不佳,干擾孩子在以下方面的訊息處理:
  • 理解、擷取和同儕互動中的訊息
  • 辨識他人的表情或手勢

孩子因衝動症狀干擾,表現出以下行為:
  • 打岔他人的對話/遊戲
  • 無法抑制行為、語言、動作或腦中當下的想法

孩子因執行功能發展不成熟,表現出以下困難:
  • 工作記憶、思考彈性和問題解決能力不佳
  • 內在動機/獎賞回饋系統不成熟

上述的因素長久下來就會影響孩子在人際關係的建立及學習的表現。


▍我的孩子做沒興趣的事情才不專心,他只是不想做,但不是做不到,做喜歡的事情可以很專心,他真的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呢?

ADHD孩子並非都時刻不能專心,集中注意力與抑制能力會受到動機影響,當孩子在執行有動機或喜歡的活動時,大腦會自動釋放的化學物質,讓大腦保持在活躍狀態,所以孩子往往能夠在看3C產品/玩電動、玩喜歡的積木、課外閱讀(通常有特定喜愛的書籍類型)、畫畫/創作,特別是屬於較開放或是沒有固定結構的活動中可以維持好的注意力。

然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在面臨多數日常生活情境中,當刺激的量不足以保持大腦需要的活躍程度,注意力及反應抑制能力就會顯著地降低。這也是導致有些孩子打電動或進行喜愛的活動時看起來可以很專心,但寫作業、收拾整理時或是進行日常較無趣的任務卻心不在焉。

另外,這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子可能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會表現得更好。壓力讓大腦釋放化學物質幫助孩子更好的執行任務,在這些情境下,可能就會讓他們達到在正常情況下無法達到的大腦能量閾值,因此,許多孩子在醫療人員診察時,可能能夠安坐在位置上或是比較集中注意力,這也讓許多家長認為他們是缺乏意志力的問題。

孩子是否是真的不想做? 還是不會做?  在大腦釋放化學物質的過程中,這個過程是非自主意識可以控制的(involuntary control),且與非意識的情緒經驗(unconscious emotional experience)有關,當孩子建立成功的經驗連結,孩子的大腦會儲存累積正向的執行經驗,這才是決定孩子完成任務的動機。
 

▍我的孩子不過動, 他/她怎麼會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呢?

大家容易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與動個不停的小男孩連結。有些ADHD孩子小時候只有表現出過動/衝動症狀,在幼稚園時期對他們的注意力要求還不高。上小學後,我們更常看到兩方面症狀結合,過動/ 衝動的孩子可能會在上小學後表現出注意力問題和過動的綜合症狀。隨著孩子長大,過動/衝動的症狀往往會減少,在中學之後可能主要核心症狀為注意力不集中和執行功能上的不足

然而,還有一群在過動/衝動症狀表現較不明顯的孩子,他們可以安座在位置上,也不會衝撞同學,甚至不常與同學發生肢體的衝突,但這群孩子卻無法好好抑制自己的想法,可能在上課時間發生思緒上神遊、偶爾製造聲音、或專注於自己的塗鴉或閱讀自己的書,未能專注於該堂課學習的表現。因為從小不太會衝動而惹事生非,所以這樣的孩子在群體中往往更難被老師發現是需要幫助的孩子

許多ADHD孩子都是上小學之後,隨著學業上的挑戰增加,需要獨立自主完成任務、且任務具有時效性、老師給予的監督程度減少,這群孩子開始在學業或是執行任務上與同齡孩子有明顯的落差時,才被家長和老師發現。

[備註]
  1. 執行功能:是指「執行任務的能力」,在每天參與有目的的活動,包含進食、穿脫衣物、學習知識、與同儕互動遊戲、解決問題等,幫助我們能事先計畫、達成目標,即使受到環境或是他人的干擾,能展現出自我的控制,且可遵從多步驟的規範。

[參考資料
  1. Rohde, L. A., Buitelaar, J. K., Gerlach, M., & Faraone, S. V. (Eds.). (2019, July).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DHD Guide Was Designed and Written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for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Retrieved July 2023, from https://www.adhd-federation.org/publications/adhd-guide.html
  2. Brown, Thomas E. (2017). Outside the Box: Rethinking ADD/ADHD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 Practical Guid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3. Barkley, Russell A. (2020). 12 Principles for Raising a Child with ADHD.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4. Dawson, P., & Guare, R. (2009). Smart but Scattered: The Revolutionary “Executive Skills” Approach to Helping Kids Reach Their Potential. The Guilford Press.
  5. Rohde, L. A., Buitelaar, J. K., Gerlach, M., & Faraone, S. V. (Eds.). (2019, July).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ADHD Guide Was Designed and Written by an International Team for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Retrieved July 2023, from https://www.adhd-federation.org/publications/adhd-guide.html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