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學習方式
兒童發展中心 | 李姿潁 職能治療師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時,孩子難免會經歷一段陣痛期,不只要面臨第一次與朋友的分離,小學與幼兒園的學習方式也大不相同,而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渡過這段陣痛期呢?
 

幼兒園與小學大不同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在小學及幼兒園學習方式上有哪些需要適應的地方呢?

 

▍ 注意力

在40分鐘的課堂時間中,通常不允許孩子隨意走動、聊天、上廁所,並且需要不停地進行聽讀、抄寫任務,這非常考驗孩子的視覺與聽覺注意力,而注意力又可分為以下五種類型:


▍ 紙筆操作

幼兒園的學習方式較活潑,並強調多元探索,而進入小學之後,則多了大量的書寫、聽讀練習,孩子需要擁有成熟的握筆姿勢,才能應付大量的書寫任務,另外抄寫對於某些小朋友可能很困難,因為要整合多項感官輸入,視覺上要一邊注意黑板及電子白板上的訊息,也要配合聽覺注意老師的講課內容,並一邊抄寫在聯絡簿、課本上,而一心多用這個能力也挑戰了剛剛所提到的分散性注意力。
更多抄寫能力的資訊,您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幼稚園銜接小學之書寫能力-抄寫技巧】


▍ 常規遵守

小學的教學目標強調常規遵守,因此有制式的課桌椅,不像幼兒園,每個同學間的位置靠得很近,入小學之後每個人的位置劃分得很清楚,並且要遵守舉手才能發言課堂間不可以隨意嬉鬧、聊天、離座,孩子可能因為不適應當中的變化,而發生隨意走動、插話、上課時聊天干擾課程等情況。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呢?

在瞭解上述幼兒園與小學不同之處後,我們可以從大班開始就讓孩子慢慢適應入小學後的生活,那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注意力培養

可能影響注意力的因素包含:環境吵雜或凌亂、加工品與色素攝取過多、運動量不足,我們可以透過以下活動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 目的性運動

我們可以依照需要的目的,例如:穩定情緒、滿足活動需求、調節警醒程度以適應學習活動、視覺動作整合練習等等,去挑選適合的本體感覺、前庭感覺活動,例如:公園中爬梯架、吊單槓、盪鞦韆、搖搖馬,家中可以玩阿兵哥匍匐前進、大熊爬行等活動,幫助孩子能穩定地參與日常及學校生活。同時,給予相關活動後,可以跟職能治療師討論是否達到所需的目的喔!

  • 培養、鼓勵參與各式的運動

跟孩子共同討論、挑選、多方嘗試各項體能相關活動,例如:溜直排輪,體操、游泳、踢足球等,挑選出一項能規律參與的活動,建立運動習慣,維持體能外,也滿足活動量、調節情緒。

  • 親子共讀

從小開始的共讀經驗,除了可以訓練語言能力外,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從短暫的三到五分鐘開始,由爸爸媽媽唸、小朋友看著圖片讀,再逐漸延長注意力的時間,可以持續到20~30分鐘,並在過程中詢問孩子關於故事內容的問題,可以是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也可以開放性問題,例如:如果是你遇到會怎麼做呢?

  • 控制3C使用時間

因為3C的聲光刺激非常鮮艷、明亮,對比黑板、白板來說,在視覺上就顯得比較枯燥,因此如果孩子習慣了3C產品的視覺輸入,要在回到黑板及紙本上就比較困難,也會影響到孩子注意力投入的時間,因此建議孩子使用20分鐘的3C就要休息10~15分鐘,且6~12歲的兒童每天最多使用2小時

  • 視知覺專注力

我們可以以遊戲的方式練習視覺與聽覺注意力,視覺注意力遊戲包含:紙上迷宮、大家來找碴、威力在哪裡,或是到超商時也可以請小朋友幫忙,找到特定品牌的牛奶、麵包,也可以很好訓練到孩子的搜尋能力。而聽覺注意力遊戲則包含:老師說、我說你做等,也可以在聽完故事後玩問答遊戲,另外,我們很推薦「視知覺專注力遊戲」這本書,裡面介紹了很多適合3~8歲兒童的視知覺專注力遊戲。
更多提升注意力的方法,您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孩子容易分心?試試10個提升注意力的原則】

 

▍ 抄寫訓練與握筆姿勢

枯燥的抄寫練習可能讓孩子對寫字變得沒有興趣及自信,甚至會讓孩子排斥寫字這件事,因此可以從中班開始練習抄畫遊戲,並從塗鴉、畫圖開始練習手指操作,接著我們可以加深難度,請孩子畫在格子中,藉此讓孩子訓練怎麼安排每個物件的大小,再進階一點,可以學習注音的空間配置,例如:ㄒㄧㄚ,就需要把空間分成三格,而ㄩ就須放在格子的正中央,並且也可以在練習簿上用九宮格或直線模擬抄寫聯絡本,也是訓練空間配置的好方法喔!

 

▍ 常規建立

  • 預告提醒

在日常活動開始前,先預告孩子等下有哪些規則要遵守,也可以請小朋友重述這些規則,確保他真的有聽進去。

  • 正向回饋

當孩子做出我們期望的行為時,我們也要給予孩子正向的回饋,可以跟孩子說「你很棒!今天老師說你有舉手等老師叫你之後才發言了」,當我們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時,孩子也會知道原來我做了好的行為時,爸爸媽媽都有看到,孩子會越來越有成就感,也會增強下一次的適當行為喔

  • 代幣獎勵

而當孩子表現良好時,我們可以穿插不定期、隨機的獎勵,但要特別注意不要每次都給予獎勵喔!
如果每次都給予獎勵的話,孩子未來在做每個行為時,可能會以會不會獲得獎勵為考量,只有會拿到獎勵我才做、如果得不到獎勵我就不做了,因此我們建議以口頭肯定為主要的獎勵方式,每次做出好行為之後,都可以給予口頭肯定,再配合不定期的穿插玩具、食物、出去玩等實體獎勵,這樣可以更有效增強孩子做好行為的頻率喔!

  • 團體同儕動力

團體同儕動力技巧就是使用同儕、手足的力量,讓孩子可以看看哪些是好的行為並將以模仿,這個技巧是誇獎小朋友的哪個行為是非常好、值得大家學習的,這樣做的目的不是要比較哪個小朋友比較好、誰比較壞,而是要強化小朋友注意好的行為、忽略孩子不好的行為,因此當兄弟姊妹中有人做出好行為時,我們可以說「姊姊剛剛有自動自發收好書包了,很棒喔!」,而不是說「你們看,哥哥都耍賴,答應爸爸媽媽的事都沒做到,你們不要像哥哥一樣」,這樣的說法可能會讓小朋友的自信心受挫,其他弟弟妹妹可能也會嬉鬧、起鬨,反而是壞行為被關注了,因此我們會建議關注好行為、忽略壞行為。
而當孩子真的出現不好的行為時,我們會建議以嚴肅的方式跟孩子說明為什麼這個行為是不好的,詳細的內容您可以參考以下連結:【孩子不配合又耍賴,該怎麼辦?】

 

▍ 培養責任感

小學的教學目標著重在責任感、學習動機等,因此老師會期望孩子在學習上更自動自發,我們需要讓孩子了解我已經長大了,寫作業不再是等爸爸媽媽幫我監督,而是我自己的事,不管我喜不喜歡做這件事,我都應該要自己抄寫好聯絡簿、完成作業,如果沒有完成,我可能會沒辦法上課、回家不知道要寫哪些作業,那有哪些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 分段完成、漸進式增加時間

如果作業量較多,我們發現小朋友快要坐不住了,可以讓孩子每寫10分鐘就起來走一走、喝個水,給予孩子一個喘息的時間,而短短3分鐘的休息也可以幫助孩子再投入專注力喔,而我們也可以漸進式的增加參與任務、寫作業的時間,從十分鐘開始,慢慢的增加到20、30分鐘,也希望藉由這樣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有看到你的努力,也知道你覺得累了,我們可以休息一下,但並不是可以無時無刻一直休息,還是要把功課做完。

  • 親師溝通管道

家長可以適時的使用LINE、聯絡簿跟老師溝通在家裡遇到的困難是什麼、老師的期待又是如何,可以跟老師一起做目標討論,可能小朋友目前真的沒有辦法完成這麼多的作業量,可不可以跟老師討論看看平日欠缺的作業量我們改到假日再補寫,也讓孩子明白把作業放著不管並不能解決問題,真的遇到難題時我們可以跟老師溝通討論,這才是負責任的表現,希望能夠將親師雙方的立場達到平衡,以讓孩子漸漸的跟上學習步調。

  • 設定月/季目標

我們可以在一個月之後,回頭看看孩子從本來只能堅持10分鐘,現在已經堅持20分鐘了,可以跟老師確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不是也有進步,並肯定孩子努力的過程,也可以配合先前提到的獎勵制度,帶孩子去遊樂園玩、看電影等,增加孩子願意持續努力的動機



更多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您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生活作息
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社會互動
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學習環境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