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的挑戰行為,是怎麼產生的?
兒童發展中心 | 李姿潁 職能治療師
「媽媽,我要買這個!」、「不行!」,接著出現大哭大鬧、生氣、躺地耍賴的小寶貝…
這樣的場景,是否感到熟悉、常發生在生活中呢?

面對孩子棘手的不適當行為,可能因時間不足、第一次遇到、在外有社會眼光壓力等不同因素,往往先急著處理,而忽略思考寶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
每個挑戰行為的背後,總有其原因或目的,若我們優先思考真正的原因,再配合適當的引導技巧,便能輕鬆解決寶貝的問題喔!
 

常見且主要的原因:

1. 寶貝想得到某物品、做某件事,例如很想買玩具,卻得不到

2. 寶貝不想受限制、要求,例如不想吃飯、不想被限制在椅子上等

3. 寶貝不想玩某玩具,或從事某項遊戲、任務,例如不想寫作業、不想玩拼圖等
 

另外也可能受變動因素影響:

 

與寶貝相關因素:

想獲得控制感、疲累/生病/身體不舒服、溝通效率不佳、情緒調節不足、自我調節策略不足、感覺處理不佳

 

與環境/其他相關因素:
當下從事的任務/遊戲難度過高、生活作息改變、遇見陌生人、到了不熟悉的環境




以上提供寶貝不適當行為背後常見的原因,當我們先分析並掌握到確切原因後,再去處理挑戰行為便能得心應手,爸爸媽媽也會從每一次的思考和引導中,讓孩子學習正確的表達及避免挑戰行為的出現。
 


常見的引導技巧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孩子挫折忍受度太低-家長引導原則 
孩子不配合又耍賴,該怎麼辦?  
如何幫助人群焦慮及分離焦慮的孩子






[參考資料]
Occupation Therap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7 edition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