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學習環境
兒童發展中心 | 李姿潁 職能治療師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時,孩子難免會經歷一段陣痛期,不只要面臨第一次與朋友的分離,小學與幼兒園的學習環境也大不相同,而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渡過這段陣痛期呢?
 

幼兒園與小學大不同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在小學及幼兒園學習環境上有哪些需要適應的地方呢?
 

▍ 個人空間

在幼兒園時,座位時常有變動,大部分老師也沒有要求孩子要收拾自己的位置,而是由老師幫忙整理,並確認藥物、個人物品是否放入書包,但入小學後開始強調獨立性及責任感的培養,開始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而老師會希望孩子自己保持個人環境的整潔,因此個人事務管理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 學校空間區分

幼兒園的校園空間通常較小,因此會在同一個空間上課、遊戲及午休,而小一會依據課程到特定的地方上課,例如:音樂教室、體育館等,並且廁所及飲水機也會離教室比較遠,有些剛入小學的孩子也會因為不適應而有憋尿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先帶孩子事先認識環境的改變喔!

 
 

我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呢?

如同上述所提及的,小學的教學目標著重在責任感、學習動機等,因此老師會期望孩子自己主動收拾個人空間以及在學習上更自動自發,所以我們需要讓孩子了解我已經長大了,這些事不再是老師及爸爸媽媽幫我收拾而是我自己的事,不管我喜不喜歡做這件事,我都應該要自己整理好書包、抽屜、課本,自己抄寫好聯絡簿,如果沒有檢查好,我可能會沒辦法上課或是需要跟同學借課本一起看。對於個人事務的責任轉移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有點難適應,可能學期初會有一兩次不小心忘記做某些事,這是很正常的,那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醒孩子完成所有事務呢?
 

▍ 視覺化輔助

一開始孩子可能對於整理哪些事物還不是很熟悉,所以可能會忘東忘西,我們可以透過視覺化的圖像或清單幫助孩子比對及記憶,例如:我們可以拍攝一張已經整理好的書包的照片,並帶著孩子確認你的書包裡應該要有鉛筆盒、水壺、書本、聯絡簿等,並請孩子來回比對自己整理的書包跟照片是不是一模一樣。
另外我們也可以透過清單跟孩子一起比對是不是每項東西都放入包包了,例如:體育課需帶物品清單,包含運動鞋、運動褲、水壺、毛巾等,請孩子把物品放入書包後就圈起來,也可以降低忘東忘西發生的機率喔!
 

▍ 任務步驟化

當我們把要做的事列出步驟並按照順序執行,久了之後就會養成習慣,就比較不會漏掉其中一個步驟囉!以回家的需做事項為例,我們可以使用圖片告訴孩子哪些是回家後該做的事,例如:洗手、寫作業、吃晚餐、洗澡、刷牙、上廁所、親子共讀時間等,並使用小白板把完成的事項打勾,或以魔鬼氈把完成事項移到完成區,而整理服裝儀容也可以透過一樣的方式,可以與孩子一起創造口訣,從頭到腳依序檢查,確認頭髮有沒有梳整齊、臉有沒有洗乾淨、眼鏡有沒有戴、衣服有沒有拉平整、褲頭有沒有塞好、拉鍊有沒有拉好等。
 

▍ 養成檢查習慣

而在做完上述的步驟及清單的比對後,我們也希望孩子可以養成檢查的習慣,用數字及順序來回做檢查,例如:孩子知道回家後要做的事一共有七項,他可以再數一數是不是真的有做七項事情了呢,而我們也希望孩子可以把檢查習慣運用在學業、考試及日常生活上,在寫作業及考試時,可以再驗算一次或是再檢查一次單位有沒有寫,在日常生活上再次確認水龍頭有沒有關緊、冰箱門有沒有關上等。
 

▍ 漸進式退除協助

而上述的這些我們可以從中、大班開始練習,從一開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整理,到讓孩子自己操作,並且慢慢地退除提示及協助,並讓孩子養成檢查的習慣,經過時間的累積,孩子也會越來越不需要步驟及清單的協助,我們也可以期待孩子獨立完成個人事務的那一刻囉!
 


更多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您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生活作息
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社會互動
小一常見生活適應問題 - 
學習方式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