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認識兒童言語失用症和遲語兒
兒童發展中心 | 許宏瑋 語言治療師
孩子在9個月大開始,會陸續出現牙牙學語的聲音,而且聲音種類越來越多、出現頻率越來越高,而在一足歲左右會出現第一個有意義的字,並且詞彙量逐漸增加。但有些孩子,自嬰兒時期,就很少發出聲音、或發出的聲音種類單一,以及一直到兩足歲都沒有出現爆炸性的表達詞彙成長若孩子的聽力、認知發展、語言理解、社交互動能力,在檢查或評估後,都沒有問題,但伴隨有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的問題,或在口腔動作上有困難,如:使用一般吸管(如:保久乳塑膠吸管)時嘴巴不會包覆吸管吸食液體、常常在吸管上留下咬痕,或吃東西時常嗆咳、偏好進食軟爛食物、少有咀嚼動作、咀嚼不確實就直接吞嚥,或是口腔過度敏感(如:不喜歡被刷牙)/鈍感(如:嘴巴常開開的、不知道有東西或食物靠近嘴巴)、常常流口水。那麼就有懷疑是兒童言語失用症(childhood apraxia of speech)的可能。

「兒童言語失用症」指的是孩子的大腦計畫或組織發音動作時有困難,導致孩子在發音上很吃力,例如:
  • 發音器官有搜尋的動作
  • 發音時嘴型
  • 舌頭的動作顯得笨拙

臨床上的表現,通常為
  • 發出的聲音少
  • 表達詞彙少
  • 語調怪異
  • 發音聽起來不精準
  • 在口腔動作、或發音的模仿上有困難
  • 即使模仿了,動作的幅度不大、不到位

若孩子沒有上述的問題,但語言表達上仍有落後,則會偏向遲語兒(late talker)的類型。在兩歲左右以及之前的階段,兒童言語失用症和遲語兒的臨床問題表徵是非常相似的,需要醫師詳細的看診和語言治療師仔細的評估、甚至一段時間的療育課程、和家長一同仔細觀察孩子之後,才能夠較確定孩子屬於哪一類型的問題。

不論是兒童言語失用症或是遲語兒,都建議早期發現、早期介入。
 

▍ 言語失用症

兒童言語失用症的孩子,在說話動作產出有困難,因此學習發出聲音、說話對他們來說並不容易,也需要比較長的治療時間才能看出效果。

未來出現下面狀況的機率較高:
  • 構音問題
  • 語言表達問題
  • 音韻能力(操弄語音的能力,如:把兩個音拼再一起知道怎麼唸)
  • 學習注音符號
  • 閱讀、寫字等語言相關問題
 

▍ 遲語兒

60%的遲語兒3-4歲時會追上同齡孩子語言表現(稱為語言晚熟者,Late Bloomers,使用精準詞彙的能力仍弱一些),40%的孩子3-4歲時仍持續落後,而這兩群孩子在2-3歲時的語言表達能力開始呈現不一樣,其臨床意義是當孩子2歲時,發現語言表達發展慢時,需要盡快把握黃金期介入。

未來出現下面狀況的機率較高:
  • 對於新詞彙的學習較慢
  • 未來閱讀能力較弱
  • 未來數學表現較弱
  • 情緒管控較差

由於沒有人知道,孩子將來屬於哪一群,所以建議早期發現孩子的語言發展有狀況時,早期尋求語言治療師進行專業介入。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