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招處理拒學問題
2到4歲左右的孩子,會面臨一個重大的改變,那就是上學!上學對孩子而言,是生活和環境上的一大轉變,從原本和家人長時間相處,變成每天要分開一段時間;從單純的家庭生活,進入到學校的團體生活;從原本時時有人照顧,到學校後要學著照顧自己。
在孩子小小的世界裡,這樣的轉變是巨大的,有些比較敏感、內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可能就會發生適應不良的問題,對於上學這件事感到焦慮、產生負面的情緒反應,甚至是拒絕上學。
雖然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很多,也有個別因素的考量,但還是有幾個常見的拒學原因,可以提出來讓家長們參考,針對這些原因,提供一些解套的方法,讓爸媽們可以對症下藥。
家庭對孩子而言是相對沒有同儕壓力的環境,因此,爸爸媽媽可以針對在幼稚園常常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活動,在家裡事先練習,也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在練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促進孩子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學會自己用湯匙吃飯:孩子每天都會在幼稚園用餐,所以,有良好的湯匙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讓孩子不需要等老師裝好全班的飯菜,飯菜都涼了才被餵食,也才不會進而影響午休時間。
可以獨立喝水:平常可以多多訓練孩子的手指力氣,讓孩子的手指有足夠的肌力按壓水壺的開關;另外,平時就要養成孩子主動喝水的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在幼稚園的喝水時間裡維持良好的基本生理需求喔!
能夠表達如廁需求,白天不包尿布去上廁所:如廁對孩子的學校生活來說,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當孩子不會再尿褲子、能夠不包尿布時,可以避免孩子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同,也更能融入團體生活。
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準備家人的合照,或是孩子喜歡的玩具:爸媽可以嘗試,給孩子一張家人的合照,或是讓孩子選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去學校,透過這些熟悉的事物陪伴,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由其他照顧者帶去上學:如果您的孩子是屬於高需求寶寶,非常黏家中其中一位照顧者 (通常是媽媽),那麼可以讓孩子在家與媽媽道別,而由其他照顧者帶去學校,比較不會發生在校門口哭鬧不肯進教室的狀況。
不要讓孩子成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孩子放學時幾乎都是由家長來接,建議不要讓孩子成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人,不然孩子眼睜睜看著其他同學一個個被接回家,最後只剩自己孤單的在等待,難免會讓孩子誤會自己是不是被遺忘了,而產生失落感。
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事先帶孩子參觀校園環境:陪伴孩子看看上學的教室、廁所,甚至先到學校的遊樂區玩一玩,讓孩子在家長的守護之下,安心的探索。
增加接觸不同種類的環境:平時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外出到不同場所,像是餐廳、公園和親子館,也可以帶孩子習慣公共場所的各種廁所,減少孩子對陌生環境和人群的焦慮感。
事先認識老師:家長可以帶孩子事先和老師見面互動,或是準備老師的照片,讓孩子預先熟悉去學校會遇見的人,讓孩子放下對學校的防備心。
事先準備學校的生活課表:可以用圖像化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到學校後會參與哪些活動,並清楚活動的順序,讓孩子事先做好心理準備。
不要讓孩子遲到:家長甚至可以讓孩子提早到校,這樣孩子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預備上課的心情。
另外,有許多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包括:尿床、做惡夢、看電視的時間離睡覺時間太近、因無法自我安撫而對睡覺感到焦慮等,都是可能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或品質的因素。
有充足的睡眠和固定的作息,可以讓孩子擁有更穩定的情緒。因此,盡量每晚固定九點前就讓孩子入睡,讓孩子可以有飽滿的精神上學。
以上是2-4歲孩子拒學的常見原因,如果家長遇到孩子不想上幼稚園,建議可以先從上述的原因和解決方法試試看,讓孩子能夠更快速適應學校生活;若是多方嘗試後還是有拒學的現象,建議可以尋求兒童發展的醫療專業協助,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原因。
雖然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很多,也有個別因素的考量,但還是有幾個常見的拒學原因,可以提出來讓家長們參考,針對這些原因,提供一些解套的方法,讓爸媽們可以對症下藥。
孩子拒學的原因
到底常常有哪些原因,讓孩子不願意去學校呢?家長們又有哪些可以先做準備的,讓孩子能順利適應學校生活呢?以下有四大常見原因:▍學前技能不足
建立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融入幼稚園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在學校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團體行動,如果自己的事情沒辦法自己做,常常會成為全班速度最慢的小朋友,而且當同學都會自己卻做不到,也會讓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喔!家庭對孩子而言是相對沒有同儕壓力的環境,因此,爸爸媽媽可以針對在幼稚園常常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活動,在家裡事先練習,也可以多多鼓勵孩子在練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促進孩子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
哪些基本能力是需要訓練的呢?
熟練穿脫鞋子的技巧:孩子在幼稚園時,經常需要出入學校、轉換教室、午休和做不同的活動,過程中難免鞋子要穿穿脫脫。所以,如果孩子可以學習用有效率的方式把鞋子穿好,就不會因為動作太慢,跟不上同學的步調而影響情緒。學會自己用湯匙吃飯:孩子每天都會在幼稚園用餐,所以,有良好的湯匙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讓孩子不需要等老師裝好全班的飯菜,飯菜都涼了才被餵食,也才不會進而影響午休時間。
可以獨立喝水:平常可以多多訓練孩子的手指力氣,讓孩子的手指有足夠的肌力按壓水壺的開關;另外,平時就要養成孩子主動喝水的習慣,這樣孩子就能在幼稚園的喝水時間裡維持良好的基本生理需求喔!
能夠表達如廁需求,白天不包尿布去上廁所:如廁對孩子的學校生活來說,是很重要的能力之一!因為,當孩子不會再尿褲子、能夠不包尿布時,可以避免孩子覺得自己與他人不同,也更能融入團體生活。
▍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也是孩子開啟學校生活時,可能會面臨到的關卡。孩子原本每天和家人朝夕相處,突然間要與家長分離,抽離家長陪伴的不安全感,以及對陌生環境的不確定感,都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的情緒感受,因此,孩子常常會用哭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捨和害怕。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準備家人的合照,或是孩子喜歡的玩具:爸媽可以嘗試,給孩子一張家人的合照,或是讓孩子選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去學校,透過這些熟悉的事物陪伴,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由其他照顧者帶去上學:如果您的孩子是屬於高需求寶寶,非常黏家中其中一位照顧者 (通常是媽媽),那麼可以讓孩子在家與媽媽道別,而由其他照顧者帶去學校,比較不會發生在校門口哭鬧不肯進教室的狀況。
不要讓孩子成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孩子放學時幾乎都是由家長來接,建議不要讓孩子成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人,不然孩子眼睜睜看著其他同學一個個被接回家,最後只剩自己孤單的在等待,難免會讓孩子誤會自己是不是被遺忘了,而產生失落感。
▍環境適應力較低
有些屬於高敏感族群的孩子,到了新環境總感覺焦慮不安與退縮,對於不熟悉的空間,以及不認識的人群,讓孩子備感壓力,不敢探索環境,也邁不出與同學玩樂的步伐。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事先帶孩子參觀校園環境:陪伴孩子看看上學的教室、廁所,甚至先到學校的遊樂區玩一玩,讓孩子在家長的守護之下,安心的探索。
增加接觸不同種類的環境:平時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外出到不同場所,像是餐廳、公園和親子館,也可以帶孩子習慣公共場所的各種廁所,減少孩子對陌生環境和人群的焦慮感。
事先認識老師:家長可以帶孩子事先和老師見面互動,或是準備老師的照片,讓孩子預先熟悉去學校會遇見的人,讓孩子放下對學校的防備心。
事先準備學校的生活課表:可以用圖像化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到學校後會參與哪些活動,並清楚活動的順序,讓孩子事先做好心理準備。
不要讓孩子遲到:家長甚至可以讓孩子提早到校,這樣孩子可以有充足的時間預備上課的心情。
▍生活作息不固定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建議,1~2歲的孩子每天建議的睡眠時間是11-14個小時,不可少於9小時,也不建議多於16小時;3~5歲的孩子每天則需要10-13個小時的睡眠,不可少於8小時,也不要多於14小時,另外,白天若有小睡的習慣,只需要讓孩子睡一次就好,否則容易影響晚上的睡眠。另外,有許多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包括:尿床、做惡夢、看電視的時間離睡覺時間太近、因無法自我安撫而對睡覺感到焦慮等,都是可能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或品質的因素。
有充足的睡眠和固定的作息,可以讓孩子擁有更穩定的情緒。因此,盡量每晚固定九點前就讓孩子入睡,讓孩子可以有飽滿的精神上學。
以上是2-4歲孩子拒學的常見原因,如果家長遇到孩子不想上幼稚園,建議可以先從上述的原因和解決方法試試看,讓孩子能夠更快速適應學校生活;若是多方嘗試後還是有拒學的現象,建議可以尋求兒童發展的醫療專業協助,找出孩子不想上學的背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