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親子共讀-聲韻與文字覺識
學過英文的人一定不陌生:"A, an apple; B, a bear; C, a cat…"
也一定背過、練習過像是 bat, bet, bit, bot, but 等單詞,甚至會進一步歸納出 bat, cat, dat, fat 等類似的詞彙。這是在學什麼?為什麼到現在還能讓你朗朗上口?
也一定背過、練習過像是 bat, bet, bit, bot, but 等單詞,甚至會進一步歸納出 bat, cat, dat, fat 等類似的詞彙。這是在學什麼?為什麼到現在還能讓你朗朗上口?
其實,這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發音和記憶單詞,更重要的是進行所謂的聲韻練習。尤其在拼音文字(如英文)中,這類練習對於早期提升孩子的口語能力非常的重要!對於讀寫能力的建立,除了我們上次提到的口語能力之外,我們今天要來談談另外兩個不可或缺的能力——「聲韻覺識」與「文字覺識」。
「聲韻覺識」包含韻腳(rhyme awareness)、頭韻(alliteration awareness)、語詞(word awareness)、音節(syllable awareness)、音素(phoneme awareness)等要素。在拼音文字(如英文)中,聲韻覺識是日後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許多親子共讀的繪本內容主要就是為了增強孩子對聲韻的覺察。我們也可以透過各種遊戲方式,例如配對或刪除(如選擇相同韻腳或頭韻的字)等的活動,來和孩子進行練習。
而「文字覺識」是正式學習閱讀的預備知識,屬於兒童對組字原則(orthography)的早期探索,能幫助他們發展出對書寫文字的熟悉度和敏感度。包括辨識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正確操作書本的能力、文字定向性的知識、字母認識、讀寫詞彙的使用,以及理解書寫文字之間的關聯等。
在我們與孩子共讀繪本時,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促進「文字覺識」,幫助他們更熟悉文字的結構與功能:
了解了繪本這個工具在孩子口語能力、聲韻及文字的覺識,甚至於日後的讀寫能力的影響後,究竟該怎麼使用繪本?可能很多家長還是似懂非懂,接下來我想跟大家練習一下繪本的使用:
第一步:繪本預告(Preview)
可以先帶孩子觀察插圖,描述插圖中人物或動物的動作,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新的語詞或少用的名詞單字,例如「踢正步」、「打瞌睡」、「去探險」、「貓頭鷹」等,讓孩子知道語言的產生是自然的、有趣的,而不是刻板無味的只朗誦與閱讀書中文字。
第二步:繪本朗讀(Read Aloud)
在朗讀時,手指一定要指著文字,確保孩子在閱讀時清楚看到文字,這樣才能引導孩子練習「文字覺識」。我們常指責孩子「有唸沒有到」,指的是雖然有唸出來,但注意力並未放在文字上,自然無法分辨文字間的差異。譬如說同音或同部首,又比方相似字等的區別)
第三步:繪本慶典(Celebration)
如何讓繪本的內容能夠不只局限於那短短的幾頁文字?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回想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場合或事件,就像我們記憶某些儀式活動與慶典的連結一樣。可以讓孩子舉例與好友之間發生的類似事情,也可以試著將故事畫下來,並加註文字描述,讓它成為自己專屬的繪本。
第四步:繪本語音(Sound)與繪本字母語詞(Letters and Words)
最後就是共讀繪本中最常見的,繪本語音(Sound)也就是聲韻覺識的練習,例如比較動物名稱的音韻差異,如「螞蟻」與「馬」、「貓頭鷹」與「貓」、「鱷魚」與「魚」。或是繪本字母語詞(letters and words)也就是文字覺識的練習,例如請孩子找出繪本中「足部」的字。
講完了怎麼使用繪本,最後想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忘了繪本只是個教學媒介,如何讓內容更豐富,更有意義,還是取決於每一個使用它的父母。要記得在孩子需要時幫忙他,在孩子表現好時讚美鼓勵他 ,讓孩子跟著他們的興趣去自由發揮繪本的內容,最後,不管是你或孩子都應該享受繪本共讀的樂趣!Have fun!
「聲韻覺識」包含韻腳(rhyme awareness)、頭韻(alliteration awareness)、語詞(word awareness)、音節(syllable awareness)、音素(phoneme awareness)等要素。在拼音文字(如英文)中,聲韻覺識是日後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因此,許多親子共讀的繪本內容主要就是為了增強孩子對聲韻的覺察。我們也可以透過各種遊戲方式,例如配對或刪除(如選擇相同韻腳或頭韻的字)等的活動,來和孩子進行練習。
而「文字覺識」是正式學習閱讀的預備知識,屬於兒童對組字原則(orthography)的早期探索,能幫助他們發展出對書寫文字的熟悉度和敏感度。包括辨識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正確操作書本的能力、文字定向性的知識、字母認識、讀寫詞彙的使用,以及理解書寫文字之間的關聯等。
在我們與孩子共讀繪本時,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促進「文字覺識」,幫助他們更熟悉文字的結構與功能:
- 文字參照(print reference):利用口語或非口語的技巧,引導孩子對書本上印刷的字產生興趣並互動,讓他們注意語言的形式、特徵及功能。例如,可以問:「你有看到字母 'P' 在書本上嗎?」這樣可以增強孩子對文字的概念、詞彙概念及字母知識。
- 迴聲朗讀:選擇文字較少且具有預測性的繪本,每次只讀一個句子,並逐字指示給孩子看。可以要求孩子模仿大人朗讀的詞彙,同時一一指出相應詞彙。父母們可以逐漸增長句子的長度,並監控孩子是否能逐字指讀出內容。
- 建立書本概念:幫助孩子了解書本的基本知識,例如找出書名、作者,甚至出版公司與國家,教導他們認識書的前言、序頁、章節、後記等,並了解封面與封底的概念。
- 增進部首覺識:特別在學習中文時,這種練習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孩子更輕鬆地記住文字的音義。例如,可以引導孩子找出書中有「足」部的字。
了解了繪本這個工具在孩子口語能力、聲韻及文字的覺識,甚至於日後的讀寫能力的影響後,究竟該怎麼使用繪本?可能很多家長還是似懂非懂,接下來我想跟大家練習一下繪本的使用:
第一步:繪本預告(Preview)
可以先帶孩子觀察插圖,描述插圖中人物或動物的動作,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新的語詞或少用的名詞單字,例如「踢正步」、「打瞌睡」、「去探險」、「貓頭鷹」等,讓孩子知道語言的產生是自然的、有趣的,而不是刻板無味的只朗誦與閱讀書中文字。
第二步:繪本朗讀(Read Aloud)
在朗讀時,手指一定要指著文字,確保孩子在閱讀時清楚看到文字,這樣才能引導孩子練習「文字覺識」。我們常指責孩子「有唸沒有到」,指的是雖然有唸出來,但注意力並未放在文字上,自然無法分辨文字間的差異。譬如說同音或同部首,又比方相似字等的區別)
第三步:繪本慶典(Celebration)
如何讓繪本的內容能夠不只局限於那短短的幾頁文字?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回想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場合或事件,就像我們記憶某些儀式活動與慶典的連結一樣。可以讓孩子舉例與好友之間發生的類似事情,也可以試著將故事畫下來,並加註文字描述,讓它成為自己專屬的繪本。
第四步:繪本語音(Sound)與繪本字母語詞(Letters and Words)
最後就是共讀繪本中最常見的,繪本語音(Sound)也就是聲韻覺識的練習,例如比較動物名稱的音韻差異,如「螞蟻」與「馬」、「貓頭鷹」與「貓」、「鱷魚」與「魚」。或是繪本字母語詞(letters and words)也就是文字覺識的練習,例如請孩子找出繪本中「足部」的字。
講完了怎麼使用繪本,最後想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忘了繪本只是個教學媒介,如何讓內容更豐富,更有意義,還是取決於每一個使用它的父母。要記得在孩子需要時幫忙他,在孩子表現好時讚美鼓勵他 ,讓孩子跟著他們的興趣去自由發揮繪本的內容,最後,不管是你或孩子都應該享受繪本共讀的樂趣!Have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