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死議題淺談情緒辨識
最近我敬愛的恩師罹患了第四期胃癌,已經放棄正規的治療,改採生機飲食,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被告知時日不多了。所以在他的授意之下,我們這些徒子徒孫幫他辦了一個生前感恩惜別晚會,讓大家跟他能夠好好的互告道別,講講心裡的話,或者與恩師一起合影留下最後的相聚回憶。

而小女兒有天突然看到我在看當日惜別晚會的影片,她問我「那是誰?那是什麼?」,生命對她而言是剛剛萌芽,對於生死的認知,仍然僅停留在小動物的死亡階段,又怎麼會了解更深刻的生死議題?她甚至還從卡通裡學會了復活這檔事!

要怎麼讓小孩了解生死?要怎麼解釋?這個問題對於每個父母,特別是家中如果剛好有親人過世,舉辦許多宗教儀式的時候,更是要跟小孩解釋清楚,不然可能會造成孩子的惶恐與不安,甚至會覺得有罪惡感,會覺得是不是自己不乖或是做了什麼壞事,才會讓親人離開。

剛好上星期我們去了動物園,看了林旺爺爺的標本,所以我也借著這例子,跟她解釋這個嚴肅的議題。我說:「你看看標本的旁邊,留有很多關於林旺爺爺的種種事蹟,可以看得出來大家是如何地喜歡牠,牠也為許多兒童帶來歡樂,從爸爸還是小孩的時候就開始會來看牠!也記載了牠因為動物園擴建而從早期的圓山動物園,被移來現在的市立動物園,甚至動物園裡也還留著當年移送時使用的貨櫃車,留給大家一個想像的空間,讓我們可以感受當時是多麼的歡欣鼓舞啊!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這些叫做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不會因爲死亡而消失,所以你現在並不只是在看一個標本,也同時在感受與想像牠活著時候的風光,所以動物或人的死亡並不可怕,死亡不一定是悲傷的!」


「就像爸爸的老師一樣,所以他要再跟大家見一面,把這些事情再說一遍,讓彼此的印象更深刻!」小女兒聽完之後,就告訴我她可以理解了,她向我說:「就像你常常跟我提到,已經去天國的阿嬤教你的東西,雖然我都沒見過她,但我看得出來她對你的影響及她教你的事,這樣我就能想像阿嬤的樣子了!」

因為這個年紀的小孩(4歲)即將進入下一個認知階段,也就是會了解到死亡真的就是生命的終點,是回不來的了。所以我趁著這個機會告訴她,其實生命雖然終止,但人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活在人們心裡的,如同剛剛提到的不朽精神或者是美好回憶。話才剛說完,女兒頓時間又說她懂了!她興奮地對我說:「就像星際大戰的尤達大師(yoda)他雖然已經過世,但他的精神還是一直存在,一直在教導引導著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這真的是個好例子,連我也不禁會心一笑!相信這樣的認知方式,應該不會讓她對於生命的逝去感到驚恐才是。

最近看了很多社交情緒障礙的小孩,這類小孩大致可以分爲3類;有的是無法辨識情緒,有一類是無法正確表達情緒,最後一種是無法適切的處理已經發生的情緒。對於像我女兒一樣大的小小孩,在4歲左右的年紀,大部分都無法分辨自己的情緒,所以就有必要教導她這些情緒的辨識。而最困難的部分不是單純的表情分辨,是每一個表情、情緒背後的不同場景與情節,不是每個開心的表情都來自於同一個原因,當然隨著小孩生活經驗的增加,會理解情緒裡更多的可能性,自身的理解力也會跟著增加,就會越來越能辨識各種不同的狀況。

所以回到死亡這個議題來說,並不是常常都會帶來悲傷,有時候更多的是感動,甚至會洋溢著回憶起美好時光的歡笑,如果不跟孩子們好好解釋每一種情緒的緣由,可能會讓她們感到疑惑,甚至未來在應該嚴肅莊重的場合做出不恰當的反應。我向小女兒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她反問我這是甚麼意思,我告訴她:「我對老師的感情就像父親一樣,所以我現在感受到的悲傷,就像當時阿嬤要離開時一樣的難過,而另一方面我也會帶著微笑,感念曾經的種種回憶唷!」
 
生死議題與情緒辨識,對四歲的孩子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希望藉著這次的對話,能讓懵懵懂懂的孩子開始理解有笑有淚的生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