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與親子關係
近來最熱門的話題應該是非選舉莫屬了。雖說我們家通常在孩子面前不會主動討論這個議題,但小孩在學校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其他小孩的影響。比方說,有一天兒子問我要選誰當總統,為了避免他拿去學校跟別人討論,我只好拐了個彎,告訴他我屬意的候選人英文名字。但他接著追問我該候選人姓甚麼?我只好選擇不告訴他。雖然想試著讓他對選舉有點概念,但又不想變成同學間可能的八卦耳語。只能說,選舉文化真的是台灣除了美食以外,不論什麼年齡都喜歡湊一腳的一大特產。
台灣的2年一小選4年一大選,會令人有一種好像每天都在選舉的錯覺。也有人批評,就是因為這麼頻繁的選舉,才會讓這個社會不同黨派意見的人長期處於撕裂的狀態,而這似乎也不是國家之福。但話說回來,選舉是民主制度裡很重要的元素,少數服從多數的這種遊戲規則也會常出現在我們的親子關係裡,特別是做決定或選擇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藉著每次的選舉,來觀察並教育孩子一些重要的價值。
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試圖找出,一個家庭中最理想的小孩數應該是多少,才能讓小孩長大後的社會化行為最成熟。研究結果顯示,答案是3個小孩。這項研究指出,單獨一個小孩容易讓他學不會與他人合作;有兩個小孩時,機會均等,沒辦法形成有利的多數,而三個小孩則剛剛好。不僅可以讓小孩學習如何與彼此合縱連橫,又可以接受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下協調,進而培養民主素養。
當然,你或許會說其實可以加入父母的想法,但所有的研究都不建議這樣做。這是不平等的對價關係,因為父母掌握了資源,可能會導致民主的妥協變質。此外,我們也不希望將大人的價值觀強加於小孩的判斷力上,因此最好還是讓小孩們自己參與運作與解決問題。
而照著民主的遊戲規則走,必然就會出現競爭,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這也是種很好的學習過程。一般的孩子大概5歲之後,就會慢慢發展出競爭的概念,因此發展競爭有益的,只是站在家長的立場上,要如何好好的輔導小孩則變得至關重要。
首先,要告訴他們「盡力而為,享受過程」就好。
競爭的結果本來就會受限於個人的能力和天賦,同時也會受制於環境的影響。以打籃球為例,這是一個很講求身材的運動,雖然我們家的小哥沒有優越的條件,但對這項運動極為著迷。因此常常上場比賽表現的不如意 偶而也會覺得有些沮喪。
因為他喜歡打也不怕累,所以我們主動協助他找到球隊可以參與練習,創造適當的環境,讓他能在自然的情況下培養出行動力和自信心。同時,我們也會找一個對象讓他去模仿學習,讓他能夠自然地肯定球隊中其他孩子,稱讚「他們很強」。最後也因此愛上觀賞NBA的比賽,熱切的和我討論每位球員的優勢和特點。
當然,競爭讓他的球技進步,但我覺得更棒的是他學會了自我適應的過程。他會檢討自己打好的地方,並指出自己應該再加強哪裡會更好。可以自我反省同時自我競爭,而不是自怨自哀不如人之處。畢竟就如我所說的,這類運動天生有選擇上的限制,當你決定要從事它了,我們就會強調參與的重要性,而非輸贏,有了信心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這也是我們所樂見的結果。
而談到民主選舉,就不得不聊聊情緒的話題。大家都知道選舉充滿了激情,因此在言語和肢體上經常看到為了贏得勝利而產生的脫序表現。
其實這也是個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告訴孩子們,要成功的第一個關鍵點,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管理情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學術能力。相信能參加選舉的候選人學歷能力都不錯,但能否懂得面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也能夠自我管理,如此在批評發言時也都會更謹慎,待人處事上也才會更加周延。
就像我們在處理小孩的發展一樣,必須要能跟孩子們玩,透過遊戲去建立關係同時穩定孩子的情緒,才能增加他們的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在動作訓練或動作計畫上也是一樣的。想要有好的效果,關鍵是如何運用情緒腦。可見情緒的調節是有多麼的重要,別像選舉一樣讓情緒衝昏了頭而有讓人驚訝的表現。
雖然選後我們常常會聽到「選舉是一時的」的呼籲,但很多選舉當中所傳達的價值與訊息,是會影響我們的社會跟孩子很大且很長久的。身為父母,也應該藉著這個機會,擔負起責任,並在旁邊妥善引導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們。
有一個有趣的研究試圖找出,一個家庭中最理想的小孩數應該是多少,才能讓小孩長大後的社會化行為最成熟。研究結果顯示,答案是3個小孩。這項研究指出,單獨一個小孩容易讓他學不會與他人合作;有兩個小孩時,機會均等,沒辦法形成有利的多數,而三個小孩則剛剛好。不僅可以讓小孩學習如何與彼此合縱連橫,又可以接受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下協調,進而培養民主素養。
當然,你或許會說其實可以加入父母的想法,但所有的研究都不建議這樣做。這是不平等的對價關係,因為父母掌握了資源,可能會導致民主的妥協變質。此外,我們也不希望將大人的價值觀強加於小孩的判斷力上,因此最好還是讓小孩們自己參與運作與解決問題。
而照著民主的遊戲規則走,必然就會出現競爭,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這也是種很好的學習過程。一般的孩子大概5歲之後,就會慢慢發展出競爭的概念,因此發展競爭有益的,只是站在家長的立場上,要如何好好的輔導小孩則變得至關重要。
首先,要告訴他們「盡力而為,享受過程」就好。
競爭的結果本來就會受限於個人的能力和天賦,同時也會受制於環境的影響。以打籃球為例,這是一個很講求身材的運動,雖然我們家的小哥沒有優越的條件,但對這項運動極為著迷。因此常常上場比賽表現的不如意 偶而也會覺得有些沮喪。
因為他喜歡打也不怕累,所以我們主動協助他找到球隊可以參與練習,創造適當的環境,讓他能在自然的情況下培養出行動力和自信心。同時,我們也會找一個對象讓他去模仿學習,讓他能夠自然地肯定球隊中其他孩子,稱讚「他們很強」。最後也因此愛上觀賞NBA的比賽,熱切的和我討論每位球員的優勢和特點。
當然,競爭讓他的球技進步,但我覺得更棒的是他學會了自我適應的過程。他會檢討自己打好的地方,並指出自己應該再加強哪裡會更好。可以自我反省同時自我競爭,而不是自怨自哀不如人之處。畢竟就如我所說的,這類運動天生有選擇上的限制,當你決定要從事它了,我們就會強調參與的重要性,而非輸贏,有了信心就會更有動力去學習,這也是我們所樂見的結果。
而談到民主選舉,就不得不聊聊情緒的話題。大家都知道選舉充滿了激情,因此在言語和肢體上經常看到為了贏得勝利而產生的脫序表現。
其實這也是個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告訴孩子們,要成功的第一個關鍵點,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管理情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學術能力。相信能參加選舉的候選人學歷能力都不錯,但能否懂得面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也能夠自我管理,如此在批評發言時也都會更謹慎,待人處事上也才會更加周延。
就像我們在處理小孩的發展一樣,必須要能跟孩子們玩,透過遊戲去建立關係同時穩定孩子的情緒,才能增加他們的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在動作訓練或動作計畫上也是一樣的。想要有好的效果,關鍵是如何運用情緒腦。可見情緒的調節是有多麼的重要,別像選舉一樣讓情緒衝昏了頭而有讓人驚訝的表現。
雖然選後我們常常會聽到「選舉是一時的」的呼籲,但很多選舉當中所傳達的價值與訊息,是會影響我們的社會跟孩子很大且很長久的。身為父母,也應該藉著這個機會,擔負起責任,並在旁邊妥善引導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