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在我們家的小孩身上都有不一樣的課題。大哥長得高大,也愛運動,但他的飲食不夠均衡,有些挑食。然而,他渴望能夠繼續打籃球,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再長高一些。
小哥的問題是他本來就不高,而且正在服用會影響食慾和睡眠的藥物。因此,我們擔心這會對他的生長造成影響。
 
妹妹姚則是從小就在3%的生長曲線上。兒科醫師説只要她一直保持在同一個成長曲線內,建議我們不用太擔心。
 
而在本週參加了一個關於兒童成長的會議之後,我對於小孩的設定和期待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我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這些新的觀點,提供給各位父母參考。

大家都知道,小孩未來身高的發展取決於承襲自父母的基因,因此有一個預測身高的計算方式。然而,這個公式最後仍然存在一定的誤差範圍,意味著我們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也顯示出身高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會達到預期的結果,如果你沒有付出基本的努力,如良好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和健康的飲食習慣,你可能會辜負父母給予你的良好基因。

睡眠是CP值最高的長高方式,所以,晚上10點就寢是小孩要長高的第一要務。此外,很多人可能認為提供營養只需要多喝雞湯,但事實並非如此。喝雞湯充其量只是提供了蛋白質的來源,但事實上在生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來源,大致比例為50%的澱粉、30%的蛋白質和20%的優質脂肪,以及更均衡的攝取習慣。這樣我們才能同時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在兒童營養議題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糖的攝取。不建議在兩餐之間給予含糖食物,因為這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如果想要補充甜的水果,建議在正餐時給予,以降低其不良影響。最後運動也是重要關鍵。應該盡量選擇能刺激下肢長骨生長的運動,例如跳繩、跑步和任何有著陸動作的球類運動。此外,運動的頻率也很重要,建議每天固定量的運動才能獲得顯著的效果。

說完這些,回頭想想自己的小孩。在門診中,我們常常看到身高不錯的父母,他們的小孩也長得相當高。我們往往會因此誤會小孩的高大是基因所致,但或許事實並非如此。這類小孩實際上更值得關注。例如,如果他們在體重上發展得很好,比較重,那可能意味著他們的生長曲線應該比目前更好,只是因為肥胖的原因而低估了生長情況。這樣的情況需要及早解決,以確定是否存在兒童肥胖問題。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性早熟現象,因此比同齡人早發育。然而,由於他們的父母身高較高,可能會被誤以為是正常現象而沒有受到足夠的觀察。這樣可能會使他們的正常發育年限縮短,無法達到預期的身高。
 
生長就像跑馬拉松一樣,男生會長到16歲,女生會長到14歲。在最後2年的青春期,確實會有大幅成長。因此,如何在小孩小時候,也就是青春期前的12-14年間,好好預先配速,讓他能穩穩地在領先群中或該長的速度內成長,最後再銜接青春期的衝刺階段。這樣才有辦法達標,甚至超標。因此,提早觀注小孩的成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不應該等到青春期才燉補長骨,希望他們能高人一等 這樣是來不及的!
 
對於受藥物影響食慾和睡眠的小孩,家長需要特別關注。我在開藥時經常與家長溝通小孩的作息時間,目的是找到藥物有效且不影響這兩者的用藥時間和方式。這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如果最終仍然會產生影響,那就需要有替代的方式。例如,在藥物的休假期間(也就是不使用藥物時),要認真地補充營養和睡眠,或者選擇在藥物給予的空檔中提供更多的營養,才不至於影響小孩的發展。
 
最後,來釐清一句話:如果孩子一直在他的成長曲線內成長,是否就不用擔心?答案是仍然需要關注。首先要細看的是頭圍,如果他的頭圍沒有增長,表示營養狀況有問題,那他的身高就有可能被低估。再者是觀察體重也很重要。如果他是過重的小孩,他的骨齡可能已經超過實際年齡,那表示他本來可以長得更高,但因為肥胖而受影響。這些簡單的數據都可以在定期的健兒門診中取得並仔細評估,這樣才不會錯過生長的黃金時期。
 
成長發育真的是門大學問。只有父母或照顧者提早關注並協助小孩培養成長相關的好習慣,才是長高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