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用藥人生
小哥是亞斯性格的小孩,有時候會為了滿足自己的固著行為,而干擾敎室內的秩序;也因為讀不懂別人的臉色跟想法,所以在學校常和同學間發生衝突,我們因此三番兩次接到老師的提醒跟抱怨,希望家長能夠幫忙解決。寒假時我帶小哥去了美國進行為期兩星期的旅遊,因為有了這兩星期的近距離密集關係(因爲平時都只能看到他上課前及下課後的情況)我決定要讓他用藥來幫忙改善狀況,其實很早之前便有用藥的想法,只是我想剛好能藉機觀察一下整個藥物對他行為的改變及對他個人的影響。
所以我們在美國旅遊時,就開始嘗試了不同劑量,不同時間給予,觀察藥效發揮的時間,藥效的高峰點跟持續性,還有這些時間裡他的反應,一一進行詳細的記錄。這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是食慾降低及影響睡眠,容易睡不著,所以在當你覺得藥效有絕佳表現時,對飲食及睡眠的影響也必須最小。若是無法取捨就必須有不同的替代方案。比方說,如果是在早餐後吃藥,那早餐就要更豐盛,以補償中午可能的食慾低下;而晚餐時間藥效較弱時也適合讓他充分的進食;若睡覺的作息無法更改,那可能就是要讓他更早用藥才不致於有失眠的效果 。此外,小孩的行爲表現並不一定等於學業的表現或學習的成效,所以給藥的方式還需與學校的上課時間,課程的重要性配合討論,才能設計出適合小孩生活作息與學習的用藥方式。

講了這麼多,但最大的重點是,身為家長一定要對你家小孩的作息與學習非常了解,才有辦法提供一個很好的建議。此外,當我開始決定要用藥時,接下來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盡量要讓所有相關的人都知道,小孩常接觸的家中所有成員、常常一起玩的朋友跟小孩、學校老師、其他才藝課程的老師敎練等。我明白很多人並不喜歡讓別人知道自己小孩用藥的事,所以會很掙扎,怕小孩會被貼上標籤,但我個人覺得這樣是不好的,因為這些人都是你收集資料的對象,剛剛提到的那麼多資訊都沒辦法靠你一個人取得。而有時面對不同的環境跟不一樣的人,小孩的反應也會不同,這個也有賴於別人來告訴你。


當然有些家長的擔憂並不是不無可能,所以藥物在設計上有長短效之分,如果吃短效的藥物,必須在學校服藥時往往就會讓同學發現,有時候會對小孩的心理產生影響,就像小哥一樣,大概服藥1個多月後的某天早上,他突然跟我說:「爸爸我甚麼時候可以不要吃藥了?」聽了讓我心疼又心酸。其實他很了解自己的狀況,也知道這個藥物對他有幫助,讓他可以在學校更穩定,讓老師不要再覺得他不好,也不會再一直被處罰。但是也因為他中午飯後要去護理站吃藥,不但要帶手錶提醒,也縮減了他飯後的遊戲時間,更可能因爲這樣,導致其他小孩覺得他很奇怪而讓他感到難過。後來在劑量調整穩定後,我就改爲長效的藥物,只需要上學前吃即可,也讓他在藥物的順從性上適應不少。

剛剛小哥突如其來的那個問題,我當下回答他:「如果你在學校能夠學著把自己控制的更好,不要影響別人及自己的學習,就可以不要吃了。」而這個答案的背後,我想要提醒他的是,光吃藥並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用藥就像近視的人配戴眼鏡一樣,當他把眼鏡拿下來時,依舊看不清楚。所以我們必須在他用藥比較清醒時,讓他接受行為治療,學習怎麼矯正自己的執行功能障礙,怎麼讓自己能更專心。所以我請小哥也要好好學習,不能只靠藥物控制,他聽完後很乖的點點頭。每個家長一定都有自己的用藥人生,雖然歷程很辛苦,但只要想到對他們的幫助,那麼再複雜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