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好可怕?如何正確使用類固醇

  
  
使用類固醇的迷思

其實我們的腎上腺每天都會分泌類固醇這個賀爾蒙,因此當我們從外攝取的類固醇多於體內的類固醇時,就能夠抑制免疫系統,減少發炎疼痛。

類固醇是醫師處方藥品,已被使用多年,且有大量臨床文獻佐證,正確使用適當劑量可以解除身體不適、控制症狀,讓疾病不會復發或反彈,利多於弊。

類固醇介紹、用途

類固醇,也就是俗稱的美國仙丹,可用於減少發炎、減少疼痛,適用於過敏、紅疹、氣喘、關節炎等。

以過敏為例,過敏就是免疫系統過於活耀,才會導致發炎,而類固醇就可以抑制免疫反應,進而控制過敏症狀。

類固醇藥劑分為短效、中效、長效等不同種類,應與醫師討論,確認藥物史、病史後,遵照醫師建議使用。

 

類固醇種類


吸入型

控制及減少呼吸道疾病,例如:氣喘、過敏。
 

外用型

可塗於局部,適用於皮膚疾病,例如:過敏、濕疹、乾癬。
 

口服型

減少發炎疼痛,可用於慢性或急性發炎,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
 

注射型​

  • 局部:若肌肉、關節出現問題,可局部注射於關節,例如:肌腱炎、關節炎。
  • 靜脈:常用於自體免疫疾病、接受器官移植,需大量注射類固醇,抑制免疫反應。
 

錯誤使用

多數患者在短時間內吃少劑量的類固醇藥物並無大礙,但若攝取劑量過高、使用時間過長,也容易產生副作用,例如:月亮臉、水牛肩、免疫低下、血壓血糖難控制、情緒變化大、腎上腺功能不足、骨質疏鬆等。

以吸入式類固醇為例,根據醫學研究發現,吸入式類固醇大部分作用在支氣管上,僅有微量作用於全身,長期使用也不至於過量,並不會影響兒童生長。

因此,只要謹守這兩大守則,使用類固醇就不必過於擔心:
  1. 遵照醫師建議使用:不要自行停藥,這反而會讓藥物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首要目標是最短時間用適當的劑量控制病情,而在控制病情後,醫師也會根據病患狀況,逐量減少藥物,所以也不要以為身體已經好了就停藥喔!
  2. 不要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只有在醫師開立醫囑後才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