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月健康與發展—10個月
此月份有
  • 發展與互動
    • 扶站與獨立站
    • 扶物走
  • 健康與照護
    • 安全的學步環境
    • 跌撞的處理
每個職務都有下班時間,媽媽也是需要有下班時間的,放下您的擔心與愧疚感,信任家庭中的成員,給自己一個下班時間,回來後您會獲得更多。
 

扶站與獨立站

這幾個月您可能會發現,寶寶爬一爬後就不愛爬了,爬到一處就雙手扶著,上半身整個直立撐起呈高跪姿,甚至還會一腳想踩地要站起呢!

這些動作是站立的前備技能,站立除了下肢腳的肌力外,更需要的是核心的下背部及骨盆處的力量,才能讓寶寶站得穩,當寶寶能做出高跪姿的動作代表離扶站不遠了


聰明的寶寶知道要借力使力的扶站,雖然他還無法自己從地板直接站起,不過他會去找到可以扶持的地方,讓自己上半身可以先被支撐住再靠自己下半身的力量來撐起自己整個身體的重量。

通常寶寶會喜歡扶著傢俱(茶几、沙發、電視櫃)站起,因為高度適中又很堅固,撐著站起來後會看到很多新奇的事物,扶撐著站後,手也便開始拿茶几、電視櫃上的東西來把玩了。



獨立站比扶站難很多,除了原有的核心及下肢肌力外,還有一項挑戰寶寶的事是平衡獨立站需要寶寶自己放手保持平衡地維持站姿,寶寶需穩定自己身體的重心不隨意偏移而跌倒

您可以和寶寶玩重心轉移的遊戲,幫助寶寶獨站的平衡能力:
 
  • 左右的重心轉移:可讓寶寶扶著傢俱,大人在寶寶的一側(左側或右側),給寶寶喜歡的玩具吸引,玩具位置大概比寶寶伸手手臂的距離再長一點點,讓寶寶自己願意可以放掉扶傢俱的手,伸手至左側或右側去拿取玩具,此時就可讓寶寶體驗到身體重心左右轉移的感覺了。​​
 
  • 前方的重心轉移:等寶寶比較熟練後,可讓寶寶背靠牆以牆作些許支撐,大人在寶寶前方給予寶寶玩具,玩具位置約寶寶伸手手臂距離再長一點點,讓寶寶可以在想要伸手拿玩具時,身體重心向前不靠牆來練習到短暫的放手站數秒鐘喔。
 

扶物走



當寶寶扶站後,比起自己獨立放手站,會較先出現扶物走

寶寶會手扶撐著傢俱站起來,穩定後便會開始嘗試腳抬起動一動做出原地踏步動作 ,之後就會扶著側走要去拿取桌面上的其他物品了


寶寶扶傢俱通常多以側走為主 ,要讓寶寶練習正走可以使用學步推車或是大人雙手讓寶寶牽扶著。

學步推車需注意輪子與地板的摩擦力,避免寶寶手推很快但腳還跟不上;大人牽扶走時,牽扶位置要儘量放低,一開始需兩隻手牽扶,約在寶寶肩膀至腰部之間,大人的角色應該等同於提供寶寶穩定平衡的大型移動傢俱,當寶寶扶著大人慢慢往前走,寶寶跨步時,自己施力才會多一些,也可以較快學習到如何以自己雙腳的力量往前行走,而不是被大人拉著走,被拉著走的話寶寶肩膀與手腕都會容易受傷。
 

另外,學步車(螃蟹車)不同於學步推車,讓寶寶過早或長時間坐學步車(螃蟹車),寶寶可能會因為用力不當而出現墊腳尖的情況,寶寶可能腳還沒整個踏平至地板,一興奮就伸直雙腳向地板施力就以腳尖著地的墊腳方式踢地板滑行,此方式非未來行走的正確姿勢,且骨骼也容易變形。

學步車(螃蟹車)因為有護欄大人覺得安全,其實對寶寶是更不安全的,像是寶寶容易整個翻車跌倒、到處碰撞、被夾到、拉扯餐桌布造成燙傷,或自行爬出而翻覆受傷等。台灣兒科醫學會已經正式聲明,不要讓嬰幼兒使用學步車!


扶著走對寶寶來說比較有安全感,當自己不穩要跌倒時可以有東西扶撐來保護自己,寶寶從扶物走到放手站至走的階段都會花比較久的時間,除了平衡能力外,也需要克服心理因素。

大人可視寶寶平衡能力及其安全感的狀況,試著慢慢放手,從牽雙手變牽一手,牽一手變拉食指,拉食指變拉衣角…..漸漸地放手。
 

在寶寶練習站及走的階段,一定會有很多跌倒哭哭的時候,此時大人需多加鼓勵寶寶,給予拍手或摸頭…等肢體回饋的肯定,可以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會站跟走的行為很棒、很厲害,增加站走的意願。
 

安全的學步環境

寶寶在學站學走時期,最容易跌倒碰撞了,安全的學步環境是很重要的,大人才能安心地放手讓寶寶放膽去練習,就算意外發生也能將傷害降至最低。

居家環境內:

可以在地板鋪上軟墊、桌角處貼上防撞貼條,預防寶寶摔倒碰撞。
桌面不鋪設桌巾,以免寶寶拉桌巾而將桌面上的物品隨桌巾而掉落。
桌上避免出現尖銳物(像剪刀、指甲剪、牙籤……等)、小物(迴紋針、電池、鈕扣、硬幣……等),以免寶寶扶站扶走時拿到刺到或是口中噎到。
地板上若有電線或是其他容易踢到或絆倒的玩具物品都要收納整齊。
櫥櫃門加裝寶寶不易開啟之裝置,可避免寶寶扶拉櫃門而夾傷手或滑倒。
在未使用之插座插孔處加裝安全防護蓋。
傢俱及家飾(如雕塑品、花瓶、壁掛物等)平穩牢固,不易滑動或翻倒。
窗簾繩、電線、延長線的繩索長度及收線器位置應收置寶寶無法碰觸到的高度。



除了居家環境外,寶寶本身的穿著也是會影響著寶寶在學站學走的活動度及安全;寶寶的衣著可以以兩件式為主,絕對不要選擇包腳式的連身裝,會造成寶寶在練站或走的過程,因為沒踩穩而跌倒。

在家中學站學走時,只要把家裏地墊/地板擦乾淨,讓寶寶赤腳走路不僅比較安全也可以讓寶寶腳趾練習抓地平衡、促進足弓發育,讓寶寶足底感覺神經獲得較多刺激,幫助行走發展。
 
 

跌撞的處理

從寶寶四個月開始會翻身開始,大小不斷的跌撞就開始接踵而來,隨著寶寶活動力增長,跌撞受傷的次數會越加頻繁,在寶寶學步階段,跌倒撞傷更是達到巔峰時期。



當寶寶跌倒撞傷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冷靜不驚慌,觀察寶寶的狀態,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麼:寶寶或許會撞得很大力而大哭,甚至流血等,無論如何大人此時須保持鎮定邊安撫寶寶邊檢查寶寶的傷勢狀態。
 
  • 寶寶意識:若寶寶撞到後意識清楚,在3天內仍須持續觀察寶寶有無嘔吐、暈眩、昏睡、吃不好或其他與平常不同的異狀,若有以上症狀則需就醫檢查;若寶寶直接昏倒,則須立即送醫。
 
  • 有無外傷/腫包:檢視寶寶撞到的部位有沒有破裂、出血,身上有無其他擦傷、劃傷。若寶寶大量出血則須立即送醫,若寶寶僅有輕微的皮肉傷口,應以消毒紗布止血,然後用生理食鹽水洗淨傷口,再塗抹外用藥膏。若寶寶是瘀青腫包,在24小時內先冰敷,減低皮膚腫脹及疼痛感,並減緩患部皮下出血量,寶寶不配合冰敷的話,可以採少量多次冰敷,每次冰敷5分鐘,休息5分鐘,重複4~6次。一天冰敷多次也沒有關係。第二天至第三天,則換成熱敷,可加快身體吸收患部瘀血的速度,可搭配消除瘀青的藥膏,減少硬塊的形成。
 
  • 有無骨折:若寶寶骨折會因疼痛而劇烈大哭,移動時更明顯,會出現局部腫脹且骨折處的肢體無法自主移動,大人需在寶寶骨折處以木板、厚紙板或雜誌固定,再趕快送醫處理。大人在扶抱寶寶時也須小心,別讓骨折處移位了。


二、立即除去或改善導致寶寶跌倒(落)之原因及環境,避免再次發生。

三、持續觀察寶寶三天內的狀況有無異樣:當寶寶跌傷時,我們當然會很心疼,但誰不是從失敗中成功的呢?若擔心寶寶跌倒撞傷而過度保護著寶寶,反而本末倒置會阻礙寶寶的動作發展,我們可以提供寶寶安全的環境及熟稔受傷後的處理方式,讓寶寶在蹣跚的學步期不怕跌倒,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