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每月健康與發展—4個月
此月份有
  • 發展與互動
    • 嚐試副食品
    • 頭頸部力量
  • 健康與照護
    • 口水疹
    • 食物過敏
您不需要當100分的媽媽,不用對自己嚴格要求,馬馬虎虎每日生活過得去就可以,畢竟每個人都有第一次為人父母的菜鳥期。

 

嚐試副食品



隨著寶寶的成長,在四個月至六個月期間可以開始慢慢加入副食品,補足寶寶其他營養所需外,也會增進寶寶吞嚥咀嚼的口腔動作功能,為日後飲食作準備

副食品是以湯匙餵食寶寶,一般給予的順序是由「食物泥」開始,質地由流質→半流質(糊狀)再進展到「壓碎切碎的食物」,最後再進展到「切塊切片的食物」

至於食物類別並無嚴格限制,但是一般建議:先給米麵食類的「澱粉」以及「蔬果類食物」(4~8個月之後),接著才是豆類製品、蛋類以及魚肉類食物(7~8個月之後)。

另外,初步的副食品多採取單一類食物,之後再做混合式的添加,目的在於讓寶寶有較多機會學習單一食物的味道。

 

0~1歲寶寶進食與吞嚥能力發展里程碑

4~6個月

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較成熟,也準備好學習吞嚥動作,家長可嘗試餵食副食品。

寶寶因為還不懂吞嚥的訣竅,一開始會用舌頭將食物推出,是很正常的,家長可別急著要他吞下。

此時期的副食品重點不是寶寶吃了多少量,而是要和他建立良好的互動及用餐經驗;即使寶寶一口都沒吃也要抱抱他、對他笑一笑,讓他覺得吃副食品是件快樂的事。
 

6~9個月

為了幫助寶寶熟練吞嚥和咀嚼能力,讓寶寶採坐姿並用湯匙餵食比較恰當(還不能自己坐穩的寶寶,需協助他坐著)。

此時寶寶開始長牙,喜歡把東西往嘴裡塞,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以維持活動力,家長除了可以準備手指食物,例如蔬菜條,或烤吐司條讓他自己吃、順便磨牙之外,還得提供具備熱量及鐵質的「半固體」食物,增進寶寶的咀嚼能力,這對寶寶腦部和語言發展很有幫助。
 

9~12個月

寶寶可以吃的食物已和成人大同小異,只要將食物切碎成小塊即可直接餵食,但不須添加鹽調味,若想添加風味促進食慾,可用昆布、蛤蜊等天然食材取代。

寶寶的視動協調能力也比之前進步很多,家長可嘗試著讓寶寶自己拿湯匙,不過要有心理準備,散落在餐桌旁的飯菜可能比進到寶寶胃裡的還要多。

此外,嚐試副食品的期間,寶寶因為奶類攝取減少,家長得留心寶寶鈣質的攝取是否足夠,適量補充黃豆、魚類和雞蛋等食品,以確保寶寶骨骼發育喔。



 

頭頸部力量

四個月寶寶從新生兒期進入到嬰兒期,寶寶的頭頸部力量已經開始蠻有力氣的了,可以轉動頭部並抬起來,甚至可以抬高至90度,寶寶開始會想以直立的視野看看這不同的世界。

您可以從日常生活照顧來上看看寶寶頭頸部是否有力量:
  • 當寶寶精神好時,大人扶抱寶寶可採直立式扶抱,大人的一手抱著寶寶,另一手僅需輕扶寶寶的肩膀背部即可,看寶寶頭部和上半身是否可以維持撐直至少10秒鐘。
     

口水疹

收涎收答答,乎你健康熬大漢,四個月收涎時,傳統習俗上會幫寶寶收口水。

四個月寶寶口水分泌量開始增加、頭頸部也比較有力量,大人扶抱或自己在玩時,頭部直立的姿勢也開始增多、寶寶也開始會拿物品放嘴巴含咬,以致口腔內的口水會從嘴角流出,寶寶胸前一片溼甚至雙頰和下巴都紅通通,這討人厭的口水疹也代表著寶寶長大了

口水疹是一種皮膚發炎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唾液停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較長,而導致唾液中的消化酵素,有機會溶解掉表皮最外層的「角質」所造成的傷害。

輕微的口水疹不會造成寶寶痛癢,不過當角質層不斷受到唾液中的消化酵素溶解,從發紅、脫屑,使寶寶發癢的現象就會陸續發生。

而當寶寶會癢,就會開始磨蹭舒緩患處,或者是用手去抓,皮膚就容易出現傷口,此時就怕會有細菌感染的問題。輕微的口水疹並不需要用藥,但當發展成細菌感染,就不得不用藥治療。


 

改善及預防口水疹的方法


口水不久留

當寶寶流口水時,家長可以拿出柔軟的紗布巾以按壓的方式輕按吸乾寶寶的口水,盡量不摩擦並保持寶寶唇部及臉部的清潔。
 

擦拭保濕乳液

為了避免肌膚過於乾燥而發癢,家長可以在寶寶的唇部及臉部周圍,擦拭薄薄的乳液,也能不讓口水直接接觸到皮膚。


剪短指甲

擔心寶寶癢而抓破皮膚,家長可以幫寶寶把指甲剪短,至少抓癢時,對皮膚產生的傷害也能較小。


勤洗手與寶寶接觸

大人身上及雙手帶有很多細菌,在與寶寶互動前務必先洗手再碰觸寶寶,平時也盡量不要親吻寶寶的臉及手,避免大人的唾液殘留在寶寶臉上,當寶寶已經有口水疹時,就不要再摸寶寶的臉,讓寶寶的臉可以乾燥舒爽的修復。

 

食物過敏

此時期寶寶開始嚐試副食品,家長需多留意寶寶的皮膚及排便狀況,以查看寶寶是否有過敏現象。

過敏體質是會遺傳的,建議家族中若有過敏病史,像是如果有家人對某樣食物過敏,那寶寶對該食物過敏的機率極大,可以等寶寶再大一點,之後再慢慢少量給予嚐試。

食物過敏通常在吃了會引發過敏食物之後,最快30分鐘~2小時之內就會發生,而且大部分的症狀持續不會超過一天,症狀不會突然變好又變壞,也就是在下一次接觸到致敏物之前,症狀不會反覆發作。

食物過敏的徵狀是透過「皮膚」、「腸胃道」及「呼吸道」呈現出來。


 

皮膚徵狀

最常見的是急性蕁麻疹,包括:臉、四肢、全身的皮膚有類似被蚊子咬的紅腫包包,感覺很癢。嘴唇、耳朵、眼睛也可能會紅腫,有搔癢感。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注意發紅疹塊時別讓寶寶抓破即可。
 

腸胃道徵狀

常見的有脹氣、拉肚子、肚子絞痛、嘔吐、肛門口可能有一圈紅紅的過敏圈等。
 

呼吸道徵狀

包含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說話燒聲、喉頭水腫等。


若確定寶寶是食物過敏後,再來就要找出致敏物是什麼,避免短時間內讓寶寶再度吃到這些不適合的食物,您可以:

  • 不要把多樣食物混合在一起做成冰磚,一次只給一種疑似引起過敏的食物,然後密切觀察寶寶的反應,嘗試幾次後自然就能找出致敏食物了。停吃致敏食物的2~3週內,寶寶的過敏症狀通常就會有明顯改善。
 
  • 寶寶的「食物過敏」不一定是永久性,這次吃會過敏,不代表下次也會。家長可以自行斟酌,或改成少量多次給予。



容易過敏的食材列出如下:

 
海鮮類

帶殼海鮮,如:蝦、蟹、貝類等
魚類或不新鮮的魚、金勾蝦、蝦米
 

堅果類

花生、核桃、腰果、杏仁、胡桃等
 

肉類

鵝肉、鴨肉
 

蔬菜

南瓜、筍子、茄子、香菇、蘆薈、番茄
 

水果

奇異果、芒果、荔枝、鳳梨、草莓、水蜜桃
 

豆類

大豆、豌豆、黃豆、豆干、豆漿、豆花等

 

麥類及其製品

含麥的麵包、麵條

 

過多人工添加物的食物

飲料、市售蛋糕與布丁、糖果餅乾、火腿、熱狗、罐頭、醃漬物等

 

含咖啡因的食物

巧克力、咖啡、可樂、茶、可可等
 

其他

蛋類、牛奶、殘留農藥沒洗乾淨的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