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奶、嗆奶、喝的少、喝的久?小心喝奶階段的寶寶口腔功能異常
兒童發展中心 | 李瑀秦 職能治療師
很多新生兒的家長,對於寶寶在喝奶階段時發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常常都感到相當頭痛,像是喝奶喝得很少、嘴角容易漏奶,漏的到處都是、又或是明明很餓,但喝一下就會哭鬧甚至不願意喝、喝的過程中很容易咳、喝到一半像是嗆到的樣子、一定要特定某些姿勢才願意喝等等,這些問題在親餵或是瓶餵的寶寶身上都有可能發生,並不一定侷限某一種餵奶的方式。


要完整的評估寶寶的狀況,必須要先透過新生兒科、腸胃科醫師看診,先確認和排除寶寶的生理狀態,是不是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喝奶的表現。
可能感冒發燒、皮膚紅疹癢、腸胃消化脹氣、胃食道逆流都會影響寶寶。
如果這些生理狀況都很好或是正在逐漸改善中,但喝奶的問題還是存在而沒有被解決時,就會需要由職能治療師為寶寶做進一步的「口腔進食功能評估」,來一步一步的了解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口腔進食功能評估是什麼?會包含哪些項目呢?

 

神經動作檢查

首先我們會為寶寶進行神經動作的檢查。每次家長都會很納悶,為什麼嘴巴喝奶的問題還要花時間來看整個動作的發展狀況呢?
其實神經系統還沒發育成熟或是腦部有損傷的孩子,在肌肉張力的方面,有些孩子會出現張力偏低,有些孩子則是會偏高,這樣會有什麼影響呢?
舉例來說,整體張力過低的孩子,他的肌肉關節比較鬆軟、在日常需要一直重複動作的活動就會比較容易疲累,
像是趴著玩或喝奶嘴巴連續吸吮的過程中,就會需要比較多次的休息時間,
通常除了動作之外,也可能連帶影響到口腔肌肉的動作表現,像寶寶在哭的時候,舌頭兩側應該會翹起來
如果反而觀察到是比較平坦的,在喝奶舌頭包覆媽媽乳頭/奶嘴頭的程度就會不夠,喝奶的效率就受到影響,喝得比較慢、比較久、吸奶力量不夠、奶嘴吸不住容易掉等等。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要先透過檢測了解是整體發展狀態還是特定部位的功能來影響喝奶的表現。



▍口腔結構檢查
接下來,我們會做口腔結構的檢查,了解是否有結構發育異常的部分,導致進食有困難。
詳細的檢查項目包括觀察顱顏、口腔外觀嘴唇嘴角的對稱性,下巴的位置,往內延伸到牙齦、軟顎、硬顎及舌頭,這些部位的結構和肌肉狀態都要檢查。



 

▍口腔動作功能檢查

第三個是口腔動作功能檢查,我們會檢視口腔相關的反射,包括尋乳反射、吸吮反射等等,
這些反射在孩子3-6個月大以前出現,有些可以幫助順利吸奶喝奶,有些反射則是用來保護呼吸道避免嗆到。
再來我們會逐一檢查口腔各部位的動作功能,像是舌部、頷部、唇部、頰部的動作功能,這些部位的動作能力會影響到口腔進食的表現,也會影響吸吮-吞嚥-呼吸的協調性;
當這部分有問題時,在喝奶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吞不乾淨,殘留奶在口中、喝的過程容易嗆到咳嗽的情況。


 

▍口腔感覺功能檢查
第四個是口腔感覺功能檢查。

口腔感覺異常可分為過度敏感或感覺遲鈍兩種。
口腔感覺過度敏感的孩子,在進食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不喜歡口腔周圍和口腔內的碰觸、這類孩子在未來長大對食物可能就會挑剔、只偏好某一類口感的等等
而口腔感覺遲鈍的孩子則正好相反,他們的口腔動作反應較慢、奶量大或流速快的時候容易嗆到、未來長大可能會有常流口水狀況。
這些都是口腔感覺的檢測要注意的環節。


 

▍現場進食觀察

最後我們會進行現場進食觀察。
結合前面四大項的檢查結果,第五個步驟就需要配合家長照顧者實際餵食的過程觀察,
確認照顧者和孩子的身體擺位姿勢(爸爸媽媽的肩膀會不會聳的高高的很僵硬、寶寶的頭會不會過度往後仰)、
再來看餵奶技巧方式(會不會強迫餵奶呀、沒有觀察到寶寶不舒服快嗆到的身體訊號)、
或是奶嘴頭的選擇(寶寶口腔的能力還不夠,結果奶的流速太快來不及吞、變成漏奶或嗆到)…等,
這些都能在現場觀察做立即性的建議以及調整,讓家長馬上現場練習回家使用,讓效果可以延續到家裡面。





以上就是在喝奶階段的孩子,我們會怎麼去了解以及處理問題的過程;隨著孩子長大,接下來的副食品階段、再大一點自己進食,對食物的選擇有自己的想法,家長們也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問題,都建議可以透過像這樣的進食功能評估或諮詢來一起找到原因以及適合的解決辦法,讓爸媽和孩子可以一起快樂用餐~